人工检查液氮罐是确保其安全运行、样品保存完好的关键环节,需重点关注以下核心方面,覆盖设备状态、样品安全、环境风险等维度:
一、液氮液位与挥发状态
液位是否在安全范围
通过液位计(机械 / 电子)检查液位,确保不低于设备要求的最低安全液位(通常不低于总容积的 1/3),防止因液位过低导致样品暴露在高温环境中(尤其生物样本、低温材料)。
记录液位变化速度:对比历次检查数据,若短期内液位骤降(远超正常挥发量,如每日挥发量超过总容积的 5%),可能存在泄漏(如阀门未关紧、密封圈破损),需立即排查。
液氮质量
观察液氮是否清澈,无杂质、浑浊或结冰块(杂质可能堵塞管道,结冰可能因混入水分);若用于高精度实验或生物样本,需确认液氮纯度(可通过定期送检或供应商资质核实),避免因纯度不足(含氧量过高、含油等)影响样品。
二、密封性与泄漏风险
罐口与阀门密封
检查罐盖(或塞子)的密封圈:是否完好、无老化(变硬、开裂)、无异物(如冰晶、灰尘),确保盖合后密封严密(轻微用力旋紧时无明显缝隙)。
阀门与管道接口:手动触摸阀门、管道连接部位(需戴低温防护手套),观察是否有异常结霜 / 结冰(正常情况下仅罐口附近轻微结霜,若阀门、接口处大面积结霜,可能是泄漏点);闻是否有异味(虽液氮无味,但泄漏可能伴随少量杂质挥发物)。
罐体完整性
检查罐体外观:是否有凹陷、变形、划痕(尤其是真空夹层部位,破损可能导致真空失效,大幅加速挥发);焊缝处是否有裂纹或锈蚀(针对金属罐)。
三、安全装置与仪表有效性
压力与安全阀门
压力表:显示罐内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(通常 0.02-0.05MPa,具体参考设备说明书),压力过高可能导致超压排气,过低可能影响补液或样品取出。
安全阀 / 排气阀:手动轻触阀门(戴防护手套),确认其未被冻结或堵塞,能正常排气(若堵塞,可能导致罐内压力骤升引发危险)。
报警系统
测试低液位、高温、超压等报警功能(按设备测试按钮),确认声光报警正常,且报警阈值设置合理(如液位低于 20% 时触发报警)。
检查报警联动装置(如自动补液触发、备用电源切换)是否灵敏。
四、样品存储状态
样品容器完整性
检查样品瓶 / 袋是否破损、开裂(尤其取出或放入时易磕碰),密封盖是否拧紧(防止液氮渗入或样品泄漏污染)。
对于生物样本(如冻存管),需确认标签清晰、无脱落,避免混淆;观察是否有样品容器漂浮(可能因密封失效,液氮进入容器)。
样品摆放规范性
样品架是否稳固,无倾斜、坍塌风险;样品是否未超出存储区范围(避免接触罐口密封圈,影响密封)。
五、设备部件与维护状态
管道与阀门操作
检查管道是否有弯折、堵塞(如结霜过厚可能是内部堵塞),手动旋转阀门(如补液阀、取样阀),确认开关顺畅,无卡滞(低温下阀门易因结冰卡顿,需定期手动活动)。
辅助部件状态
低温防护配件(如取物杆、手套):是否完好,无破损(避免操作时冻伤)。
电子部件(如液位传感器、温控探头):清洁表面冰霜,确认线路连接牢固,无破损(防止短路或信号失灵)。
六、存放环境与安全风险
环境通风与缺氧风险
检查存放区域通风是否良好(尤其密闭空间),需配备通风扇或氧气监测仪(氮气无色无味,泄漏后易积聚导致缺氧),氧气浓度需保持在 19.5% 以上。
周围是否有火源、热源(如暖气、明火),避免加速液氮挥发或引发罐体受热变形。
应急设施
确认附近有应急氧气面罩、灭火器(针对可能的电器故障或其他火灾),且应急通道畅通,无堆放杂物。
七、记录与追溯
详细记录检查结果:包括液位、压力、温度、异常现象及处理措施,便于追溯挥发趋势、设备故障规律(如某时间段频繁泄漏)。
核对维护记录:确认密封圈更换、阀门校准、真空检测等定期维护已按周期完成(如真空罐建议每年检测一次真空度)。
通过以上检查,可及时发现泄漏、设备老化、样品异常等问题,避免因小故障引发安全事故(如氮气窒息、样品损坏),确保液氮罐长期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