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NG 杜瓦瓶(低温液态天然气储存罐)作为移动式 LNG 储存设备,其液相阀门与气相阀门是系统中控制介质流动的关键部件。两者因管控介质状态(液态 LNG / 气态天然气)不同,在结构设计、安装位置、工作特性及操作要求上存在本质差异,混淆使用易引发泄漏、超压甚至燃爆事故。需从 “介质特性适配” 角度,明确两者的核心区别与安全边界。一、基础定义与核心功能:管控不同状态的 LNG 介质LNG 杜瓦瓶内存
LNG 杜瓦瓶(低温液态天然气储存罐)作为移动式 LNG
储存设备,其液相阀门与气相阀门是系统中控制介质流动的关键部件。两者因管控介质状态(液态 LNG /
气态天然气)不同,在结构设计、安装位置、工作特性及操作要求上存在本质差异,混淆使用易引发泄漏、超压甚至燃爆事故。需从 “介质特性适配”
角度,明确两者的核心区别与安全边界。
一、基础定义与核心功能:管控不同状态的 LNG 介质
LNG 杜瓦瓶内存在 “气液两相共存” 状态 —— 下部为 - 162℃、高密度(约 420kg/m³)的液态
LNG,上部为低温气态天然气(密度约
2.5kg/m³),液相阀门与气相阀门分别针对这两种介质设计,功能完全不同:
(一)液相阀门:控制液态 LNG 的 “存储与输送”
液相阀门的核心功能是管控液态 LNG 的进出,仅用于 LNG 的充装、排液或向汽化器输送液态介质,具体场景包括:
- 充装作业:从 LNG 槽车向杜瓦瓶注入液态 LNG 时,开启液相阀门,使低温液态 LNG
从罐底进入(利用重力与压差,避免气态扰动);
- 排液 / 供液:向下游设备(如 LNG 灶具、小型汽化器)供应液态 LNG
时,通过液相阀门控制流量,确保液态介质稳定输送;
- 紧急切断:当杜瓦瓶出现液态泄漏、超压等风险时,关闭液相阀门切断液态介质源头,防止泄漏扩大。
(二)气相阀门:控制气态天然气的 “泄压与供气”
气相阀门的核心功能是管控气态天然气的流通,用于 LNG
汽化后的气态供应、罐内压力调节及紧急泄压,具体场景包括:
- 气态供气:杜瓦瓶内液态 LNG
自然汽化(或经汽化器汽化)后,通过气相阀门向燃气设备(如壁挂炉、工业燃烧器)供应气态天然气;
- 压力调节:当罐内压力因 LNG 汽化升高至设定值(如
0.8MPa)时,气相阀门(常与安全阀联动)开启泄压,将多余气态天然气排出,维持罐内压力稳定;
- 置换与保压:杜瓦瓶首次使用或检修后,通过气相阀门充入惰性气体(如氮气)置换罐内空气,或在停用期间保持微量压力,防止空气进入。
二、核心区别:从结构到应用的 7 大维度对比
(一)结构设计:适配介质状态的 “针对性优化”
- 阀芯与阀座:采用耐磨硬质合金(如司太立合金)或低温不锈钢(316L),因液态 LNG 密度大、冲刷力强(流速过高易引发
“液击”),需增强密封面耐磨性,避免长期使用后密封失效;
- 流通通道:通道直径较大(通常 DN15~DN25),且内壁光滑,减少液态 LNG 流动阻力,防止局部压力骤降导致 LNG
闪蒸(液态瞬间汽化);
- 密封结构:采用低温专用密封件(如聚四氟乙烯包覆铜垫、低温丁腈橡胶),耐受 - 162℃低温,防止液态 LNG
从密封间隙泄漏(液态泄漏易导致阀门外部结冰,进一步破坏密封)。
- 阀芯与阀座:侧重高气密性,多采用软密封结构(如聚四氟乙烯阀芯),因气态天然气分子小、易渗透,需确保密封面无微小间隙;
- 流通通道:通道直径较小(通常
DN10~DN20),且部分配备节流孔,用于控制气态流速(防止气态天然气流速过快引发静电,LNG
气态时静电风险高于液态);
- 压力响应:部分气相阀门(如先导式安全阀)带有压力感应部件,能快速响应罐内压力变化,实现精准泄压,而液相阀门多为手动或电动开关阀,压力响应要求较低。
(二)安装位置:对应罐内气液分区的 “固定布局”
- 液相阀门:必须安装在杜瓦瓶下部(液相区),通常位于罐底或距罐底 1/3 高度处,确保阀门入口始终处于液态 LNG
中,避免吸入气态天然气(若吸入气态,会导致下游供液中断或设备空转);
- 气相阀门:必须安装在杜瓦瓶顶部(气相区),位于罐顶封头或气相管路上,确保仅与罐内气态天然气接触,若误装在下部,会导致液态 LNG
直接通过气相阀门排出,引发低温冻伤或燃爆风险。
(三)工作压力与温度:介质状态决定的 “参数差异”
(四)操作规范:避免介质误用的 “严格流程”
- 开启时:需缓慢旋转阀门手轮(开启时间≥30 秒),禁止快速全开,防止液态 LNG 瞬间冲击阀门或管道,引发
“液击”(管道剧烈振动,可能导致焊缝开裂);
- 关闭时:需完全关闭(避免液态 LNG
残留于阀腔,低温下冻结阀芯),但禁止过度用力(防止密封面损伤);
- 禁用场景:严禁通过液相阀门排放气态天然气,若误操作,液态 LNG 会在阀门出口闪蒸为气态,体积膨胀约 600
倍,导致局部压力骤升,引发泄漏。
- 泄压时:开启开度需控制(通常开启 1/3~1/2),避免气态天然气流速过快(流速>10m/s
易产生静电),且泄压口需朝向安全区域(远离火源、人员);
- 供气时:需根据下游用气量调节开度,保持气态压力稳定(如向燃烧器供气时,压力波动需≤±5%);
- 禁用场景:严禁通过气相阀门充装液态 LNG,若误操作,液态 LNG
会直接进入气相管路,导致管路低温脆裂。
(五)泄漏风险与检测:介质状态决定的 “排查重点”
- 液相阀门泄漏:泄漏的液态 LNG
会快速吸收热量汽化,导致阀门外部结霜(甚至结冰),检测时可观察是否有异常结霜,或用低温试纸贴在密封处,若试纸变色(低温触发),说明存在泄漏;
- 气相阀门泄漏:泄漏的气态天然气无色无味(LNG
汽化后为甲烷),难以直接观察,需用肥皂水涂抹密封面(如阀杆、接口),若产生气泡,或用可燃气体检测仪(量程 0~100% LEL)检测,当浓度>10% LEL
时需立即处理。
(六)维护保养:适配介质特性的 “重点措施”
- 定期润滑:阀杆需每 3 个月涂抹低温专用润滑脂(如硅基润滑脂,耐 -
180℃),防止低温下阀杆卡滞;
- 冲刷检查:每半年拆解阀芯(若条件允许),检查密封面是否有冲刷痕迹(如划痕、凹陷),若磨损超过
0.1mm,需更换阀芯;
- 防冻保护:停用期间需排空阀腔内残留液态 LNG,防止冻结阀芯。
- 密封件更换:软密封件(如聚四氟乙烯阀芯)每 1
年更换一次,因气态天然气长期渗透会导致密封件老化;
- 压力校验:若气相阀门与安全阀联动,需每年校验压力设定值(如泄压开启压力、关闭压力),确保压力控制精准;
- 清洁除尘:阀腔需每半年用干燥氮气吹扫,防止气态杂质(如灰尘)堆积,影响密封性能。
(七)标识与外观:便于区分的 “直观特征”
- 液相阀门:行业通用标识为 “LNG LIQ”
或蓝色油漆喷涂,阀门手轮多为蓝色,部分阀门上标有向下的箭头(指示液态流向);
- 气相阀门:通用标识为 “LNG GAS”
或红色油漆喷涂,阀门手轮多为红色,部分阀门上标有向上的箭头(指示气态流向)。
注:标识需清晰可见,禁止涂改或覆盖,确保操作人员快速区分。
三、混淆使用的安全风险:必须规避的 “操作红线”
若误将液相阀门与气相阀门混用,会直接打破 LNG
杜瓦瓶的气液平衡,引发多重安全事故:
- 液相阀门当气相阀门用(如通过液相阀门泄压):液态 LNG 经液相阀门排出后,瞬间闪蒸为气态,体积膨胀约 600 倍,导致泄压口周边压力骤升,可能冲开密封部件,引发
LNG 泄漏;同时,低温气态会冻伤操作人员,或遇火源引发爆炸。
- 气相阀门当液相阀门用(如通过气相阀门充装):液态 LNG 进入气相管路后,管路因无法承受 - 162℃低温而脆裂,液态 LNG
泄漏后汽化,形成可燃气体云,遇静电或明火会发生燃爆。
- 阀门密封失效导致的连锁风险:液相阀门密封失效会导致液态泄漏,结冰后进一步破坏绝热层;气相阀门密封失效会导致气态泄漏,甲烷浓度达到 5%~15%
爆炸极限时,极小的火花即可引发爆炸。
四、正确选用与操作的 4 项核心原则
- 按介质状态选型:根据实际需求明确管控介质(液态 / 气态),充装、排液选液相阀门,泄压、供气选气相阀门,禁止
“一阀多用”;
- 核对标识与位置:操作前确认阀门标识(“LIQ”/“GAS”)与安装位置(下部 /
顶部),若标识模糊,需通过杜瓦瓶液位计判断(液位以下为液相区,以上为气相区);
- 遵循操作流程:严格按 “慢开慢关” 原则操作液相阀门,按 “控压控速”
原则操作气相阀门,操作后检查阀门状态(如是否完全关闭、有无泄漏);
- 定期培训与演练:操作人员需经专项培训,熟悉两种阀门的区别与应急处理(如泄漏时如何关闭对应阀门),每季度开展一次实操演练,避免误操作。
总结
LNG 杜瓦瓶液相阀门与气相阀门的区别,本质是 “液态与气态 LNG 介质特性的适配差异”—— 液相阀门侧重
“耐低温、抗冲刷”,管控液态流动;气相阀门侧重 “高气密性、抗疲劳”,管控气态流通。两者在安装位置、操作规范、维护要求上的严格区分,是保障 LNG
储存与使用安全的核心前提。操作中需始终以 “介质状态”
为判断依据,杜绝混淆使用,同时做好定期维护与风险排查,确保杜瓦瓶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